当前位置: 主页 > 行业资讯 >   正文

秦书尧:从品质、品牌、服务,看新周期酒业深层次变化

导读:“潮涌湾区 酒业所向”,10月9日,2023湾区酒商盛典在深圳博林天瑞喜来登酒店举办。中国酒类流通协会秘书长秦书尧出席活动并作《酒业所向 蒸蒸日上》主题演讲,围绕品质、品牌、服务三个方面,展开分析调整期内酒业的发展动向。2022年以来,酒业进入新一轮调整期,表现为产量缩减、价格倒挂、动销不足等问题,而在现象背后,更形成产量向品质集中,价值向品牌聚焦,消费向服务倾斜等深层次变化,由此推动行业变革升级

“潮涌湾区 酒业所向”,10月9日,2023湾区酒商盛典在深圳博林天瑞喜来登酒店举办。

中国酒类流通协会秘书长秦书尧出席活动并作《酒业所向 蒸蒸日上》主题演讲,围绕品质、品牌、服务三个方面,展开分析调整期内酒业的发展动向。

2022年以来,酒业进入新一轮调整期,表现为产量缩减、价格倒挂、动销不足等问题,而在现象背后,更形成产量向品质集中,价值向品牌聚焦,消费向服务倾斜等深层次变化,由此推动行业变革升级,趋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周期。

唯有充分认识这样的规律,才能立足市场、决胜未来,在此,与大家分享三个方面的想法,三个关键词:品质、品牌、服务。

产量向品质集中

今年1-8月,规模以上白酒企业产量共计261.8万千升,同比下滑13.2%。按此降幅估算,2023年白酒产量可能降至580万千升左右,相当于白酒产量峰值(2016年1358.4万千升)的42.7%,是2009年以来的最低值。

我们应如何看待这一现象?

伴随着产量结构的优化调整,同质化、低水平产量大幅减少,而代表性、高水平产量放量增长,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。

首先,关注“品类代表性”,经销商要关注、寻找具有品类代表性的品牌,比如酱酒中的茅台、郎酒、习酒、国台、珍酒等,浓香中的五粮液、洋河、泸州老窖等,清香中的汾酒、宝丰、黄鹤楼等。

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消费自主化和多样性,品类“各美其美”的趋势更加明显。比如白兰地中的干邑、雅文邑、雪莉,威士忌中的麦芽威士忌、谷物威士忌、苏威、日威、波本等,都拥有稳定的消费群体。白酒各香型品类的优秀代表,同样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。

其次,关注“复合型风味”。除浓、清、酱三大主体香型,一些多层次、复合型风味特征的白酒产品在市场上表现得非常抢眼,包括馥合香的金种子,加码“兼香”赛道的郎酒,“一口四香”的李渡高粱酒。

浓香、清香、酱香、米香,李渡现在能够检验出的化合物500多种,萜烯类物质20多种,95种脂类产品,这使得产品的口感非常的丰满、圆润。

李渡为什么会成为近十年来最成功的品牌之一?大家通常会讲其营销能力特别强,但这只是看到表象,没有看到背后品类代表的特点,即顺应当下消费者对复合型口味产品的需求。

这种复合性的口味特点和1982年的拉菲很像,罗伯特帕克给1982年的拉菲打100分,评语说:“这个年份的拉菲显得较为强劲,展示出超凡的浓郁度、平衡性、深度和持久度”,渡高粱酒的专家评价,强调“酒体醇厚,诸味协调”,从浓郁到醇厚,从平衡到协调,可能揭示白酒产量结构的趋势性变化。

最后,关注“体感舒适性”。如果说白酒的品类风味,是百花齐放、百家争鸣,趋于多样性,那么白酒饮用舒适就是一致性的标准,无论是什么香型、品类、风格、产区,如果不能满足一饮顺口、不上口这些舒适性的标准,就不会在市场上立足。

今天能够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,并且表现优异的品牌无疑都具备饮用舒适性的特点。 

价值向品牌聚焦

如何看待和解决价格倒挂的问题?白酒市场的价格倒挂现象,是对品牌价值的考验与挑战,长期来看,唯有品牌是穿越周期的最有力支撑。关于倒挂、顺价等问题,既要从实战中解决,更要从中着眼。

茅台基于强大品牌力,正在开启全新的战略蓝图,咖啡、冰淇淋里埋藏着茅台更长远的企图。面向国际化、年轻化,茅台已经先下一城。因此,品牌战略领先的酒企,更可能突出围城,成为未来竞争的主导力量。

关注品牌的“长期性”。一次行业周期的风口,会有很多品牌被成就,一次行业调整的冲击,也会有很多品牌倒下,在调整的压力下,我们应当去审视和发现,哪些品牌更有定力、更有实力,哪些品牌还在做“加法”,仍然发出高声量,哪些品牌更具“续航能力”,而这种续航能力才是穿越周期的不二砝码。

关注品牌的“科学性”。面对新的市场环境和新的消费人群,科学是最有力的品牌表达,从生态到原料,从酿造到储藏,从风味到体感,通过科学的研究和表达,可以把过往千百年形成的好酒价值体系重新梳理一遍、重新做一遍、重新说一遍,全面构建科学化、标准化的品牌价值形象,更有力地影响消费者的心智。

关注品牌的“国际性”。国际化是一个战略的高点,也许今天还看不到它的影响,但国际化的品牌一定会压制区域化的品牌,区域化的品牌一定会压制省级品牌,省级品牌会压制市级品牌。同样的逻辑,谁先在国际化做布局,谁先成为国际化品牌,势必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巨大的优势。

茅台的优势不是去年或者前年,而是在更早的之前建立的。茅台、五粮液的“大厦”都不是一天建成的,不是今天才厉害,而是在没注意到它的时候已经很厉害了,就像今天正在做国际化布局的企业、在市场遇到困难的时候仍然在放声量的企业,比如李渡。

白酒品牌的国际化要讲究策略,充分接轨国际标准,融入全球体系,比如推动白酒申遗的动作,从中国名酒到世界名酒,锚定品牌在全球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位置,从而切实有效地推动市场的品牌力。

消费向服务倾斜

如何解决消费不足的问题?在过去几年的上行周期,酒业销售与利润,持续稳步增长,但主要体现为渠道性增长,消费不足导致市场矛盾愈加尖锐。当市场遇到一些波折的时候,矛盾凸现出来反向影响企业的发展。

在未来发展中,唯有做强消费,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、可持续的行业发展。

首先,要服务消费者。回归酒类产品的消费品本质,以消费增长为行业增长的首要逻辑,运用大数据、信息化、回厂游、体验式等一切方法,提升人们对酒类产品的消费体验感,增进人们对酒类品牌的价值认同感,营造消费氛围,创新消费文化,培育消费群体,实现酒类消费的扩容与升级。

其次,要服务渠道。渠道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枢纽,对酒业高质量发展,具有重要的调节、带动作用,唯有创新打造渠道服务模式,改变简单粗放的压迫,填鸭式的做法,厂商之间才会形成更密切、更协调的合作关系。

此前与酒仙网郝鸿峰交流,他如何看待今天酒企和市场出现的困难呢?

他认为,这可能是流通企业和生产企业在市场博弈中换位的机会。遇到更多的困难,可能更凸显流通企业、商业渠道的价值,危机对大多数人是“危”,对有准备的人是“机”。也许这是流通企业在整个生产环节中、在整个供应链中重新定位的机会。

我们要抓住这样的机会,当然也需要厂家来正确地认识厂与商之间更合理的互动关系。只有这样,才能更协调地发展,才能共同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,整合输出品质与品牌价值,做好市场,做大做强市场消费。

最后,要服务“公众”。酒类的消费与发展活力,离不开公共友好度,酒企应当积极承担社会责任,扩大消费,创造就业,分享发展成果;积极承担治理责任,规范经营,做优做强,做长做久,保护员工、股东和合作伙伴利益等等,打造友好型、信任型的公共关系,是持续增强消费的一项重要工程。

按照规划,到2035年中等收入人群或中产阶级要从4亿增长到8亿,低收入人口要从6亿变成3亿,这一切都为消费打开巨大的窗口。

今天看大湾区,一方面看到的是机会,另一方面,可以看到整个中国经济的未来。因此,我们在这里洞察未来,坚定发展信心。

这种信心是对中国经济的信心,中国经济的发展势头是不可逆的,剩下的就是我们该如何做。


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