导读:仁怀市白酒产业将迎来首部管理法规。近期,《仁怀市白酒管理办法(试行)(征求意见稿)》(以下简称《管理办法》)发布,将于2023年9月1日正式实施。具体来看,该《管理办法》共计35条,其内容根据《食品安全法》《广告法》《商标法》等,同时结合仁怀市实际情况而制定。这是仁怀近年来首次针对白酒产业出台的管理办法,因此除符合前述相关法律法规外,《管理办法》还对仁怀白酒提出了制度性要求,明文禁止、规范不利于白
仁怀市白酒产业将迎来首部管理法规。
近期,《仁怀市白酒管理办法(试行)(征求意见稿)》(以下简称《管理办法》)发布,将于2023年9月1日正式实施。
具体来看,该《管理办法》共计35条,其内容根据《食品安全法》《广告法》《商标法》等,同时结合仁怀市实际情况而制定。
这是仁怀近年来首次针对白酒产业出台的管理办法,因此除符合前述相关法律法规外,《管理办法》还对仁怀白酒提出了制度性要求,明文禁止、规范不利于白酒产业健康发展的种种乱象。结合仁怀市正在进行的白酒产业综合治理3年行动,很显然,随着市场监管力度增强,仁怀茅台镇的酱酒厂将迎来一次大洗牌。
再禁“年份酒”乱象
从内容来看,《管理办法》涉及面广,对白酒生产、安全、经营、销售、存放等各环节均提出了明确要求,同时也对政府部门、行业协会等相关单位,明确了主体责任。
从本质上讲,仁怀白酒《管理办法》是为了产区的发展提质增效。因此,仁怀鼓励和支持当地白酒生产者传承传统酿制工艺,运用新技术、新装备;鼓励酒类经营者实施商标战略等,以促进产业发展。
值得注意的是,《管理办法》中被禁止限制的各类行为,也正是阻碍仁怀白酒高质量发展的“毒瘤”。
《管理办法》第十三条规定:白酒生产经营者对其生产经营酒类的标签标识的真实性、合法性负责。年份酒标签应如实标注所使用各种基酒的真实年份和比例,并留存追溯、查验材料;严禁使用或者变相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、国歌、国徽,军旗、军歌、军徽;严禁使用“国家级”“最高级”“最佳”等用语,禁止虚假标注“年份老酒”“洞藏老酒”,或者伪造生产日期等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、误导消费者。
上述被禁止限制的各类关键词,都揭露了仁怀白酒市场上光怪陆离的营销手段,其中“年份酒”是仁怀茅台镇最应该“刮骨疗毒”的关键症结。
2020年8月,央视一则《年份酒乱象调查》新闻彻底引爆了茅台镇年份酒乱象。作为酱酒生产核心地带,茅台镇上店铺林立,数百家白酒销售门店上都贴着定制、贴牌、厂家直销、免费品鉴等字样。据央视调查,某些店面出售的年份酒,价格昂贵,实际却是勾兑的散装酒。有的商家则在包装盒上虚标年份,打“擦边球”。
针对以上乱象,政府层面早已开始整顿。例如2020年8月,茅台镇人民政府发布通告称,非中国酒业协会认证的年份酒,一律不得标注年份酒,酒瓶内外包装不得出现有误导消费嫌疑的字样,产品编号数字应在数字前面注明“编号”二字。
但乱象屡禁不止,且整个白酒行业都面临着同一个问题。早在2019年4月,中国酒业协会就发布了《白酒年份酒团体标准》,但这项标准只是一份团体标准,并不具备强制性,因此在实际执行中仍未完全起到规范市场的效果。
如今,茅台镇依然有虚假“年份酒”流向市场,在电商平台搜索“年份酒”,还是会出现标着“10年”“20年”的白酒产品。
这很好理解,于消费者而言,“酒是陈的香”这一认知可谓根深蒂固,但年份酒的概念十分模糊,市场对年份酒痴迷同时又缺乏鉴定标准。在需求刺激下,为牟利而制假贩假的商家就会层出不穷。
如今,《管理办法》将茅台镇年份酒乱象再次摆上台面,也不难看出政府要剔除“安全隐患”的决心。据了解,尽管《管理办法》还未正式实施,茅台镇已经有酒厂开始整改。
小酒厂(作坊)被清退
仁怀对散酒的管理也值得注意。
《管理办法》第十六条提出,经营散装白酒的,经营者应当在固定的经营场所销售。散装白酒应当使用具备密闭性的盛装容器,并在盛装容器上标注固态法白酒、液态法白酒、固液法白酒的执行标准及生产者、生产日期等。
作为全国酱酒核心产区,仁怀市有上千家大大小小的酒厂、作坊盘踞在此,良莠不齐。行业公开数据显示,2021年初仁怀有白酒生产企业1779家,其中获得《食品生产许可证》的白酒生产企业346家,小作坊登记许可915家,无证无登记许可266家,20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92家,规模企业仅占酒企总数的5.17%。
除了贵州茅台、习酒、国台、珍酒等以外,多数酒厂籍籍无名。因此,仁怀白酒市场一面是头部企业引领产业迅猛发展,另一面则是企业发展不均、品牌建设不充分、低小散弱现象突出。
散酒也是劣质酒、假酒“重灾区”,对生产厂家的追溯格外重要。因此仁怀对散酒经营提出要求,与其近年来治理“小散弱”问题挂钩。
加之当地自然资源的限制,在守住生态底线的同时,仁怀要追求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剔除一批“小散弱”企业。2021年,仁怀政府就提出,从2021年起,连续3年进行综合治理行动,治理小、散、弱企业600家以上,全面提升仁怀白酒行业污染防治水平;到2025年实现仁怀白酒生产企业总数明显下降,规模以上企业不少于200家,全市白酒年产能控制在60万千升以内,产量达45万千升,构建起产业集聚、土地集约、生态环保的发展新格局。
这被业内视为仁怀酱酒发展转型的一个标志。搜狐酒业发展研究院专家肖竹青表示,“仁怀通过各种手段治理小、散、差、乱的小作坊,规范茅台镇白酒产业发展,一方面是在强化以生态为核心的市场底线,另一方面是为了维护茅台镇的金字招牌。”
近年来,仁怀通过“兼并重组”、“直接关停”的方式整合关停了一批小酒厂。根据仁怀《政府工作报告》,截至2022年底,仁怀清理退出白酒生产企业(作坊)622家、窖池7804口,提前一年完成预期目标。
今年3月,仁怀再次提出,“24口窖池以下的小作坊年内都要被关停,大约118家,确保白酒生产企业总数控制在1000家以内。”这一点在仁怀最新《政府工作报告》中已经释放了明确信号。
市场洗牌进行时
实际上,仁怀市政府对白酒产业量身打造的专项整治行动远不止这些。
除打假、打击窜酒、年份酒、洞藏酒、清退小酒厂外,最为泛滥的“贴牌”乱象也早就开始整顿。今年4月,仁怀开展新一轮环保巡查行动;6月,仁怀市工业和商务局相继印发《仁怀市白酒行业涉政类违法违规营销行为清理整治工作方案》和《仁怀市工业和商务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宣传管理的通知》,从营销和宣传角度为仁怀酱酒的发展划定“雷区”与“红线”。
综合来看,仁怀市对白酒产业的综合治理行动极为全面,从生态保护、生产储存运输、品牌塑造到产品宣传营销等都做了精准地规范。从结果来看,治理效果显著,困扰茅台镇多年的各种乱象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改善。仁怀白酒经营环境得到净化,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。
但站在酒厂角度,不断加大的监管力度,意味着生存空间被快速压缩。截至2022年底,仁怀企业改造累计投入15.6亿元,949家企业完成“四改一建设”(冷却水系统改造、窖池改造、接酒池改造、厂区管网改造、废水应急池建设)、窖池44559口;117家白酒生产企业完成兼并重组。
所谓上有政策,下有对策。除了兼并重组这条路外,茅台镇酒厂是否还有别的出路?此前,在资本大量流入茅台镇的时候,有的小酒厂一头扎进了资本的怀抱。另外,有的出售生产线,有的靠卖基酒度日。
不管哪条路,在监管重压和酱酒遇冷的双重打击下,茅台镇尚未形成规模的酒厂的日子并不好过,甚至会越来越艰难。多位业内人士均告诉笔者,“对企业而言,短期内生产、经营方面会有明显影响。蹭茅台流量、夸大宣传、以次充好的小酒厂(作坊)不可能生存下来,没有品质优势、品牌优势的企业也将面临生存难题。”
但长远来看,仁怀市正在强化有实力的酒厂,将有利于培育出更多实力能打的企业,有助于产区和酱酒品类的长足发展。肖竹青也认为,“社会进步的标志在于社会分工越来越细。未来仁怀会成为一个酱酒产业集群所在地,但其品牌打造任重道远。”